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碳壁垒”渐行渐近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赶考”|前沿热点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23-06-24 05:39:03

随着“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碳足迹”作为国际贸易新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相关资料图)

“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应对气候变化、加速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近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碳排放中占比高,面向“双碳”目标,要促进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以及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电池“碳足迹”是指电池从原材料提取与加工、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碳排放总和。

实际上,加强碳足迹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共同的呼声。“在全球碳博弈中打造中国汽车的低碳竞争力,必须补齐现阶段国内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的短板。”近日,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碳数字公司”)总经理赵冬昶亦表态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当地时间6月14日,欧盟此前制定的《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新电池法》)在欧洲全体议会上以绝对票数获得通过。按照立法流程,该法案将在20天生效。《新电池法》规定,从2024年7月1日起电池企业要公开碳足迹;至2027年,超出碳足迹限值的电池禁止进入欧洲。

“在国际方面,多个国际组织业已推动碳足迹核算,ISO、PAS2050、温室气体协议等主要碳排放核算标准广泛应用,以标准为基础,多个发达国家推出碳标签、环境足迹等相关重要政策,龙头企业启动供应链管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总监抄佩佩告诉记者,国际强化动力电池碳排放管控,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面临新挑战,要加快建设国内核算标准体系,这将有效推进产业竞争力提升。

碳足迹“大棒”挥下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084万辆,同比增长69%。中国、欧洲及美国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主要市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占比分别为63%、23%、9.2%。可以看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表现不凡,近年来逐步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一方面在新能源赛道上扮演着“领先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需要不断强化竞争力的地方。

譬如,我国汽车产业链企业在碳管理方面仍处于萌芽期,许多企业并未意识到碳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缺乏减排动力和积极性,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等尚未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汽车出口大国,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跻身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今年1月至5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也是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重要的一块拼图。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到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新三样”中占比最高。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欧盟《新电池法》即将生效,意味着以后进入欧洲市场的电池产品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减碳标准,这对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压力。

据抄佩佩介绍,除了欧盟《新电池法》外,美国酝酿多时的《清洁竞争法案(草案)》,拟对含碳量超过基准线的进口产品征收碳费(征收范围涵盖的碳密集型产品为,化石燃料、石化产品、肥料、氢、水泥、铁和钢、铝、玻璃)。法案通过后,预计采取欧盟碳关税(CBAM)法案与《新电池法》配套形式,出台动力电池碳排放管控要求。

与此同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提出了碳足迹公示等相关要求。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产业要保持出口优势,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碳足迹管理,以应对未来更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碳足迹核算流程长、数据量大、运算复杂。赵冬昶此前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在相关关键环节,碳足迹的追寻和核算方面,因为缺少数据吃了很多亏,没有数据就按照国外同类型的标准数据进行替代,很明显对于我们出海,包括未来面对隐性碳壁垒的约束之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会打很大折扣。”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制造重要排放源,最高可以占据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60%以上。

近日,在2023动力电池大会上,抄佩佩表示,我国动力电池碳排放核算面临的问题包括我国碳核算起步较晚,当前面临碳支持管控政策不明确、企业碳管理动力不足、标准、数据库不统一、国内外认证难统一等问题。

“在政策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对于碳管理动力不足,整体呈观望态度,仅出口企业为满足国际要求加强碳管控。”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当前,全球范围内碳排放竞争激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迈过“碳壁垒”这一门槛,对于中国汽车产业链而言,是强化全球竞争力路上必须要应对的一项新挑战。

加速建设完善“零碳工厂”评价体系

做好碳足迹管理对于国内汽车产业链而言犹如一个“紧箍咒”。在业内人士看来,全面提升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携手并进。

在抄佩佩看来,可以通过以下举措去强化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研究动力电池产业碳标签等碳监测制度,并逐步与产品准入制度衔接;参考“绿色工厂”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以碳评价为主的“零碳工厂”评价体系,引导行业低碳发展,促进国内外认证统一;建立统一完善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及数据库;建议动力电池企业从以碳核算、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明确的低碳发展目标。通过行动路线的制定实现目标分解,并以试点推广方式实现目标落地。

记者关注到,广汽集团近日宣布,其已经构建了产业链低碳“全景图”。它提出,将建成首座零碳工厂。据悉,埃安工厂的光伏系统已累计发电超过7000万kWh(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7万吨。通过“光伏+储能”的大规模使用,今年底埃安要打造成广汽首座零碳工厂。与此同时,广汽集团将推行车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控试点。在产品研发阶段设立原材料、零部件、整车生产、使用等各环节碳排放指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践行绿色发展。

苗圩认为,从政府层面来看,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协同,引导行业上下游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并与国际社会、与欧洲提前对接,以统一标准、实现互认,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链更好地“走出去”。

在苗圩看来,加快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电池碳足迹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是国内电池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强国,实现电池低碳化发展,打破对新能源汽车是否绿色环保的质疑,引领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转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巩固我们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面对产业发展新的挑战,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相关机构抓紧建立健全碳核算体系。

2021年11月,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要探索建立外贸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披露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广东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推进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记者注意到,中汽碳数字公司建立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希望借此完善中国汽车碳数据,推动碳数据国际互认。据悉,CPP上线以来已累计公示1400余款乘用车及其零部件车用材料三大类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包含碳足迹、碳减排量、碳标签等10多项数据信息。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大家还在看
热词